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花14.5万择校打水漂?交钱考试都是“假考”?

[复制链接]
查看452 | 回复0 | 前天 14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张老师我考网 于 2025-10-11 14:24 编辑

最近,家长们的朋友圈又被小升初话题刷屏了。开学不久,问政四川平台上接连出现家长投诉:

有成都家长花了14.5万元“找关系”择校,结果人财两空。

还有家长反映,某些学校存在中介机构帮忙“择校”,除正常入学人数外,实际就读的孩子多出了300人。
一、“择校”骗局:几百元的考试背后是数万元的陷阱
“交几百块参加‘小考’,就能进成都知名初中?” 这样的电话,不少五六年级家长都接到过。
今年8月份,已有成都家长就武侯区某学校小升初“5+4”掐尖招生一事进行反应。当时官方已明确回复:学校从未组织任何有关“5+4”教学的设计,从未开设“5+4”课程。
6088f2c075ffe0163fb9b06852359246.png

家住武侯区的王女士就曾接到一通自称是某知名初中“外联老师”的电话,对方称需先参加初试,再交费参加择校考,考上后交两万元就能进入该校的基地班。听起来很诱人对吧?但真相是:这所学校从未进行过任何违规招生宣传,录取方式完全是“电脑随机录取”。

更夸张的是,有的班级所有家长被一起拉入所谓的“烧烤群”,群里充斥着各种“小考”信息。这些机构给家长打电话时,竟然还有统一的话术脚本,工作人员人手一份,每天照着念。

除了各种名目的“小考”,还有家长被“一锤子”买卖直接套死。比如上个月有成都家长在平台上发帖称,自己花了14.5万元费用”找中介机构择校,结果被骗,人财两空。

c66ab2bf84d00969567918b7cbab53cd.png
在9月18日,还有家长投诉金牛区某培训机构收了家长20万元,结果小升初择校没办成,钱财两空。目前原贴已下架。

5ddaa60e76d1b06c61155307e96c8138.png
读个书,还没到中高考,家长钱花了大把不说,孩子已经考脱了几层皮,这段没苦硬吃的经历,你觉得值得吗?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
9fc5eeb632883cc27effd10c4295967a.png
然而这样的悲剧每年都在重复上演。不止在成都,重庆、西安,甚至江浙、江西一带,在小升初这件事上都有不少家长走入了一个死胡同。


二、起底小升初灰色产业链

说到小升初,就绕不开奥数。在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名校们眼中,奥数是区分所谓“优生”的最直接参考条件。


a3a0e7a74ca4411d4a424b8d956b225b.png


一位重庆家长直接捅破了这层窗户纸:很多所谓的“择校考试”都是假的!机构先组织假考试,再忽悠家长报高价“集训班”,一环扣一环,就为收割焦虑的家长。


8175a16181a7b001f9016e141fac0450.png
7fc6e6c07c7d09e80ae6d182709acc92.png


现实很魔幻,也非常真实!据家长介绍,参加类似考试一般费用在100-300元不等。


449cd12b4c22d79d359132b1b314fc14.png
42ed3d29ab55d864f0993f9739e970dc.png
1f1e82d4149406b3d0656d789c27f721.png

只要你参加了一次考试,后面就会有无数的考试等着你……

“早变味了,成了择校择班的必选项,一条成熟的产业链,一年营收不计其数。”“里面学的都是模板套路加刷题,娃天赋再高,没学过没刷过那个题也不会的。”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
255685ebdbd5fe837a198543492b2a9a.png
7792c5e5a04c12e476b9e04f26a44b95.png
a31e6a5439626fd0ab3e5fe8ec39d8d9.png
181736d441ce0e1d14bf37b96c3bb33e.png
e8e1cc07ec6ed9afd3c48c4c36bc1791.png
a7dea711ee0dc376f2ac9552d425fd53.png
e9c7410cadbda46c372465ca1632efad.png
3230c79766070de5f0fff21ccbb68eb6.png
355b74998fb106078bf9948bec1a26ca.png
2f4d4f8ed451bafa4f49ccbf47dff5c7.png
54cff85259bf1b66980e89813fbb86ff.png
更夸张的还有,3年级已被名校选中的孩子……

b98b3b6a348311a9a5f8d986ddc19521.png
a69db4116dc46b148419c90dc9cc1a0f.png

如今“奥数”早已变味,从培养思维的工具变成了择校的“敲门砖”,并以此形成了一条成熟产业链。


一些家庭实力雄厚,资质一般的学生,希望通过竞赛获得升学资格,完全背离了政策的初衷,甚至变成了家庭实力的比拼。


4ce80d4a56ad055cd544424ac1499871.png

2012年左右曾有报道称,北京奥数市场一年的份额接近20亿元。近期还有陕西的家长联名反应当地物理竞赛的不公。


444f655a60215016449ced74f64ac0b8.png
49c95f72bffdc6a4a76be6c9c5699025.png
edad159bb7802b1abda8483f43967588.png

更令人担忧的是,奥数培训已经职业化。江浙、武汉、重庆等地已经有专门的“竞赛学校”,全脱产训练10来岁的奥赛选手,为“奥赛国家队”输送选手。


7be15f1dfd1bed36e4d5221dd5028e34.png
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三、这些道理越早明白越好

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“择校”这件事折射出的更多是家长心理的“不干”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。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有家长坦言,“好学校就那么几个,大家都想进,我也不想我的孩子落于人后。”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
5a88a8f3b3a10a7e6cfb78cca8a3bbb5.png
075cf1e14c48800b8dbf8d1d89b1b2bf.png
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这里还有一些家长试图把自己的梦想加载于孩子身上。实际上却在无形中把对生活的焦虑传递给了小朋友。

555d91bb2aaa568053062751215aa472.png
f1e66e5a8114e5b3c64cd9215e5ca7d7.png

86953909642b4fee72121cbecc96813d.png

f9b4da74f87f16be1163ca504602ae6d.png
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有过来人表示,就算择进了学校的,若孩子成绩跟不走,学校并不会因为择校生身份优待你,反而会打击自信心。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
5ceec713a82e618dd29045695d05e6eb.png


753f72e5b19a99f33f344f249fc05de7.png 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有成都的家长表示:“择校这种潜规则,如果有实力,能够得着的,倒也是你情我愿”。但更多的普娃家长们却在择校这件事上踩过大坑,为了损失的钱财进行维权的成本也非常高,并且很难追回。
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更不划算的是小升初的择校生们,要为此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丧失了指标到校资格,要硬拼中考的这个软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肋。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要知道2025年成都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指标到校生比例已经达到了60%左右(估算),未来还会一直增长,对于绝大多数的中等生来说,为了择校放弃这个通道,简直是捡了芝麻丢西瓜。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[color=rgba(0, 0, 0, 0.9)]
实际上成都各级教育部门曾就违规招生、虚假招生宣传发声。

2024年5月,成都市教育局、中共成都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《关于开展2024年招生入学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》,集中整治违背“双减”政策、扰乱教育秩序、制造教育焦虑、侵害家长权益等乱象。并总结了“小考”招生的五大套路,我们再看一遍:

套路一:渲染升学难度,制造焦虑

套路二:利用信息不对称,虚假宣传

套路三:“包退款”承诺,吃“概率钱”

套路四:诱导培训,二次收割

套路五:伪造公文,冒充关系户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